作者探讨了成为志愿者是否能防止老年寡妇和鳏夫感到孤独。利用 2006-2014 年健康与退休研究 (HRS) 的数据,他们发现丧偶者的孤独感明显高于已婚者,但每周志愿服务 2 小时以上可以减轻孤独感,使丧偶志愿者的表现与已婚志愿者一样好。然而,志愿服务频率较低并不能缓解丧偶的压力。失去配偶的痛苦是如此深刻,日常生活的变化是如此巨大,因此可能需要更深入地参与社会活动,以防止老年丧偶者感到孤独。
“志愿服务与老年人身体残疾后续变化的关系”,作者:Carr、Kail 和 Rowe(2018 年)。
本研究考察了成为志愿者是否与功能限制有关,以及这些影响是否取决于一个人每周志愿服务时间多于或少于两小时。利用健康与退休调查 (HRS) 的数据,他们发现,开始担任新的志愿者角色可以减缓残疾的进展,无论是女性的高强度志愿服务还是低强度志愿服务,但男性只有在志愿服务频率较高时才能获得这些好处。低强度志愿服务对男性的保护作用可能小于女性,因为男性往往更活跃,因此增加一系列志愿服务任务可能不会带来实质性的健康益处。
Greenfield 和 Moorman (2018) 撰写的“高中课外活动参与和以后生活中的志愿协会参与” 。
究 (WLS) 50 多年的数据,研究一个人在高中期间参加的课外活动数量是否与后来参加宗教团体、工会、运动队或专业组织等志愿协会有关。高中时课外活动参与度较高的人一生中参加志愿协会的次数始终较高。这项研究揭示了连续性和变化的明显模式,那些在高中时“加入”的人一生都延续了这种行为,尽管退休和身体健康问题的出现等晚年生活转变可能会阻止人们在晚年参与此类活动。
Proulx 等人撰写的“正式志愿服务与认知功能之间的纵向关联” (2018 年)。
作者利用《健康与退休研究》中的九波数据发现,正式志愿服务与认知功能水平的提高有关,尤其是工作记忆和 香港电报数据库 处理能力。正式志愿服务对记忆的积极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减弱,但对工作记忆和处理能力的影响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增强。作者得出结论,正式志愿服务可以通过提供学习或参与新任务的机会以及保持身体和社交活跃来增强认知功能。
Burr 等人撰写的《三种帮助行为带来的健康益处:心血管疾病发病的证据》 (2018 年)
志愿服务是否会影响特定疾病的结果?本研究使用来自健康与退休研究 (HRS) 的十年数据来探索三种帮助行为对心血管疾病 (CVD) 的影响:正式志愿服务、非正式帮助和照顾父母或配偶。虽然照顾与 CVD 风险无关,但志愿服务和提供非正式帮助与降低心脏病风险有关。帮助可能会增强一个人的健康,特别是如果这些亲社会行为不是特别有压力或体力消耗的话。
“社区志愿服务:对认知老化的潜在益处”, Guiney 等人著(2018 年)。
本研究回顾了 15 篇评估志愿服务与认知功能之间关系的文章。作者发现,志愿服务对整体认知功能以及注意力控制、任务切换以及言语和视觉记忆等一些特定指标具有适度的益处,这些关联的程度因研究使用的是纵向数据还是横向数据而异。他们还描述了潜在的解释机制,即志愿服务促进认知、社交和身体活动,从而带来神经和心理健康益处,最终增强认知功能。
特色图片来源:“bonding”,图片来自 rawpixel。CC0 Public Domain via Pixabay。